首页|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预告】中国哀伤研究与干预国际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发布时间:2019-05-27 作者: 浏览量:【关闭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亲人离世,失去挚爱令人痛苦,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丧亲者会出现病理性哀伤反应,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此外,我国每年有近1000万人死亡,丧亲人群数量众多,对哀伤疗愈的需求迫切且巨大!

当下中国心理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深入推进使得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服务和支持系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与欧美国家在哀伤领域百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成果相比,我国学界对哀伤的研究与干预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科学心理学来支持和帮助我国的丧亲人群是值得广大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为促进我国哀伤研究和干预的普及与深化,中国哀伤研究与干预国际研讨会将于20191012-13日在onthegopto.com召开。大会主题:哀伤研究与干预:当下和展望

本次大会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盛会,也是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大会,将由onthegopto.com王建平教授与国内外多位著名学者联手举办。与会的部分专家包括: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贾晓明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韩布新教授、onthegopto.com伍新春教授、屈志勇教授、王大华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的刘伟志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等人(专家介绍见附录)。

本次大会邀请了瑞士苏黎世大学AndreasMaercker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1ICD-11)》应激相关障碍小组主席),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Holly G. Prigerson教授(世界上被使用最为普遍的哀伤评估问卷ICGPG-13的开发者)和Paul K. Maciejewski教授(国际哀伤诊断和干预领域的权威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复杂哀伤研究中心首席培训师Bonnie J. Gorscak博士在大会做报告和开展工作坊。

大会组委会热忱欢迎相关各界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学生前来参会!

一、

会议主题:哀伤研究与干预:当下和展望

二、大会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beway必威

2、大会主席:王建平

3、学术委员会(按拼音排序,持续更新中)

主席:韩布新 贾晓明伍新春

委员:

樊富珉 甘怡群 韩布新 贺苗贾晓明 李洁 刘伟志 陆晓娅 李正云 伍新春 潘金洪 史宝欣 王大华 张日昇 周宵 张新庆 周燕雯[]

4、组织委员会(按拼音排序,持续更新中)

主席:王君 屈志勇

委员:

蔡远 崔艳丽 何丽 孔祥利李荔波 刘正奎 唐苏勤 屈志勇 王君 应兆升 张静 张晓娜

5、翻译团队(按拼音排序)

郭宁 李荔波 李铄 史光远唐任之慧 唐苏勤 文军 徐鑫 余萌 周宁宁 邹欣妍

三、参会对象高校心理学、社会工作、医学等专业的师生;哀伤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学者;各级心理咨询/治疗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精神卫生医护人员;综合医院、肿瘤专科、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社工、社会机构及公益组织人员;卫健委、计生协及民政系统的干部及工作人员,以及对哀伤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等。

四、会议日程:

1、会议时间:20191012-13

2、会议安排:

1)报到时间:2019101111:00—21:00

2)日程安排(详细内容见第二轮大会通知)

1010-11日:会前工作坊

1012日上午:开幕式,大会主题报告

1012日下午:分论坛及会中工作坊

1012号晚上:会中工作坊

1013日上午:会中工作坊及分论坛

1013日下午:大会主题报告,闭幕式

1014-15日:会后工作坊

3、会议报告主题(更多信息详见第二轮通知)

(1)丧亲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

(2)延长哀伤障碍的诊断

(3)延长哀伤障碍的心理病理学机制

(4)丧亲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哀伤辅导

(5)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丧亲经历

(6)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

(7)近代哀伤理论与干预方法

(8)我国传统丧葬仪式与生死观对丧亲者心理疗愈的意义

(9)应对方式与丧亲后适应

(10)中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健康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11)儿童及青少年哀伤干预

(12)其他与哀伤有关的主题

4、工作坊简介(更多信息详见后续通知)

注册参加会议即可免费参加会中工作坊,会前与会后工作坊将单独收费;外国专家开展的工作坊全部配有专业的中文翻译。

时间

主题

主讲专家

会前工作坊(单独收费)

1010-11

英文题目: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ng People Suffering from 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Day 1);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End-of-Life Experience for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Day 2)

中文题目:理解和支持延长哀伤障碍患者(第一天);改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临终体验的心理社会干预(第二天)

Holly G. Prigerson & Paul K. Maciejewski(美)

会后工作坊(单独收费)

1014-15

英文题目: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Complicated Grief

中文题目:理解和治疗复杂性哀伤

Bonnie J. Gorscak(美)

会中工作坊(不单独收费)

1012

主题:死亡与生命的成长

陆晓娅

会中工作坊(不单独收费)

1013日(半天)

英文题目:Grief/PGD counselling and treatment: Lessons learned from trauma- and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Andreas Maercker(瑞士)

中文题目:哀伤/延长哀伤障碍的咨询和治疗:从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中吸取经验

5、哀伤疗愈系列新书发布会

由onthegopto.com出版社出版的哀伤疗愈系列新书发布会于1013日召开。

1)《哀伤理论与实务:丧子家庭心理疗愈》。作者:王建平,刘新宪[]。此书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代几大主流哀伤理论、干预方法及案例介绍,并且着重讨论了如何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丧子家庭的哀伤疗愈。

2)《走出深渊:一位丧子母亲的哀伤疗愈之路》。作者:珊蒂·Sandy Peckinpah[],翻译:王建平,王逸,刘新宪。著名畅销书作者帕克金帕在书中以自身经历介绍了她在痛失16岁儿子后,如何一步步走出哀伤的深渊。此书介绍了很多有效的丧子父母自我哀伤疗愈的具体方法。

五、会议报告、论文及会中工作坊征集

本次大会参会形式包括大会口头报告(分论坛报告)、展报、只参会不报告。大会拟向各领域优秀学者征集会议报告、论文与会中工作坊,征文主题参见会议主题(见上),具体要求如下:

大会分论坛报告、展报与会中工作坊申请:欢迎有意向者点击报名链接填写申请,并上传论文摘要(见后),注明报告人、主题介绍、工作坊介绍等信息,经大会学术委员会审核后发送确认通知。

注:会议接收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以及未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过的原创性论文摘要;摘要字数300—600字,具体格式要求请参照附件论文摘要模板(详见附件三-论文摘要模板)。学术委员会将对来稿进行审核,并邮件通知审核结果(按照投稿时间分批次审核及反馈),请及时查收并回复;接到确认通知后请及时按会议要求注册。

六、会议及工作坊报名及费用

1、会议报名

1)会议注册费用(已包含会中工作坊)

类别(拟定)

710日前报名并缴费

710日后报名并缴费

原价

1498

1898

学生价(需提供学生证证明)

898

1198

注:

1.报名成功以缴费为准。

2. 925日未转账缴费者,请于大会报告当天通过pos机刷卡缴费。

3.本次大会注册费不包含食宿和交通费用,食宿自理。

2)会议报名(包含分论坛报告、张贴报告或普通参会)

方式1:网址报名。https://www.wjx.top/jq/39152176.aspx(可复制至地址栏)


方式2:扫描二维码报名。

2、工作坊报名

1)工作坊费用

类别(拟定)

710日前报名并缴费

710日后报名并缴费

原价

2200

2400

学生价(需提供学生证证明)

1100

1200

注:

1.报名成功以缴费为准。

2.上述报名价格只针对1个工作坊;可以同时报会前和会后工作坊。

3.925日未转账缴费者,请于工作坊当天通过pos机刷卡缴费。

2)工作坊报名方式

方式1:网址报名。https://www.wjx.cn/jq/39152546.aspx(亦可复制至地址栏)。

方式2:扫描二维码报名。

七、缴费确认


1、银行对公转账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文慧园支行

账户名:onthegopto.com

账号:340256015272

银行名称:中国银行

纳税人识别号:12100000400010056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

(备注:请在附言中注明哀伤大会+单位+个人;报名会前会后工作坊请在附言中注明哀伤工作坊+主讲人姓名+单位+个人姓名

【重要】会议和工作坊务必分开汇款缴费。如您汇款成功,请您妥善保管汇款截图或其他相关凭证,可将凭证截图或扫描件发送至邮箱(edpbnu@bnu.edu.cn),文件名、邮件名等标注为哀伤大会+单位+个人”/“哀伤工作坊+主讲人姓名+单位+个人姓名,组委会将据此核对您的汇款信息。

2、会议发票开具

发票类型

发票形式

发票明细

发放方式

需要提交的信息

哀伤大会

增值税普通发票

纸质发票

会议

纸质发票

单位名称、纳税人识别号

会前、后工作坊

中央财政中央非税收入统一票据

电子发票

培训费

发放至邮箱

单位名称、可接收电子发票的邮箱

八、其他会议事项

1、食宿说明:本次大会费用不包含食宿费用,食宿请自理(会议组目前在联系周边酒店的协议价,后续通知会介绍周边酒店信息)。

2、大会联络方式

注册相关事项:

谈老师:17695758295;邮箱:763316646@qq.com

缴费相关事项:

晏老师:18801392598;崔老师:010-58807038

附件一 大会主席简介

王建平

onthegopto.com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和博士,临床心理学双博士后(中科院、哈佛医学院)。北师大“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首都医科大学首届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2017),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CB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第四届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多个学术团体任委员。中国第一批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美国认知治疗学院Fellow以及认证CBT治疗师。主编、翻译教材专著近40余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外学术论文160余篇,中外多个大学访问/授课/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治疗、个别和团体临床督导,以及全国各地CBT连续培训。精神医学临床工作10年,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实务工作30余年。国社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首席负责人。

附件二 与会专家简介(持续更新中)

Andreas Maercker:

苏黎世大学教授,担任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应激相关障碍小组主席,主要研究专长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延长哀伤障碍的心理干预以及跨文化的临床心理学。

Bonnie J. Gorscak:

哥伦比亚大学复杂哀伤研究中心的首席培训师,多次开展延长哀伤治疗的培训和研讨会,并在多个国际会议上报告,在心理治疗和临床实践方面具有30多年的丰厚的经验。

CHOW Yin Man Amy(周燕雯)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赛马会安宁颂项目总监,亚洲首位生死学教育者院士。被推选为国际死亡研究小组的主席、美国死亡教育及死亡辅导委员会及亚太慈怀暨缓和(姑息)医疗协会的委员。

Holly G. Prigerson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主席,医学社会学教授及研究中心主任,曾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执教。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老年期患者及照料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临终关怀以及照顾者的丧痛适应。

Paul K. Maciejewski:

斯坦福大学博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协会、老龄化研究联合会等多个项目的首席研究员。目前是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副教授。

贾晓明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心理学会第四届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较早的关注失独人群的心灵关怀,多年来关注哀伤与哀伤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培训与督导等方面的研究与实务。

韩布新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博导、中国心理学会后任理事长,国际应用心理协会(IAAP)秘书长,中国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参与失独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与干预研究等国家级课题。

伍新春

onthegopto.com教授博导,曾任北师大心理学部书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多年来关注灾后危机干预、创伤后成长、心理疏导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刘正奎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中国人才协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多年来关注失独父母创伤后成长、应对方式、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屈志勇

onthegopto.com教授博导,行为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关注失独人群及老年抑郁等相关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农村社区老年抑郁干预研究

王大华

onthegopto.com教授博导,任中国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多年来关注老年心理健康、焦虑抑郁机制及干预等方面的研究,及特殊群体(失独)心理健康的研究。

刘伟志

海军军医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上海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十年来,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个体差异性及干预。

郭巧红

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王治军

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生死哲学与宗教、殡葬文化、殡葬临终关怀与悲伤抚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史宝欣

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正云

教授,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上海首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从事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及学校心理咨询教学、咨询服务、研究近30年。

张新庆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委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生命伦理、生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理念传播。近年来,主持了国社科基金、国自科基金及多项省部级课题。

唐咏

深圳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务社会学、老年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具体涵括:长期照顾、照顾者精神健康、临终关怀、丧失、哀伤等。

孔祥利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领域为社会组织发展、公共服务与治理创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多个项目。

周宵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主持并参与多项创伤相关课题。

潘金洪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南京邮电大学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南京金凤凰养老评估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失独家庭风险应对及回归正常生活研究”,发表失独哀伤研究等学术论文30余篇。

贺苗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近两年,较多关注叙事医学、安宁疗护(临终关怀)与生死教育研究。现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张静

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理事,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发展研究中心关爱失独暖心联盟负责人,“蔷薇儿童支持计划”发起人,衡水市特殊家庭互助关爱协会“精准扶贫、帮扶家庭”特别高级顾问。

上一篇:【讲座】如何应用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感知你的心理压力

下一篇:AI助力心理测评与人才管理论坛第二轮通知

Baidu
map